新勢力之所以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在智能化和科技感上的領先,具體體現為智能座艙的賦能。據了解,中國座艙智能科技配置的新車滲透速度要快于全球,根據IHS預測,2020年中國市場智能座艙滲透率為48.8%,到2025年滲透率有望達到75%。
一級供應商的座艙顯示業務布局揭示了汽車顯示產品的發展方向,而智能座艙升級帶給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是車載顯示屏量和質的升級。
數量方面,由原本的一個中控屏,向副駕液晶顯示、液晶儀表盤、HUD(抬頭顯示)、流媒體后視鏡和后排液晶顯示持續拓展,三聯屏、四聯屏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比如吉利旗下基于BMA架構打造的小型SUV繽越 COOL,采用懸浮式一體式雙聯屏。
飛凡R7創新性地采用43英寸寬幅真彩三聯屏,是國內最大尺寸的三聯屏,包括了15.05英寸的AMOLED中控屏、12.3英寸的Mini LED副駕屏、10.25英寸的Mini LED儀表屏,都出自京東方。
質量方面,顯示技術由原本的LCD逐步向OLED、mini LED以及未來的4K演進。與此同時,多屏化帶來了更為豐富的人機交互功能,例如中控和副駕屏之間的流轉和信息共享、可見可控的車控功能調節、網聯數字化功能等。
比如奔馳EQS座艙,屏幕長達56英寸,有三塊大屏組成,分別是儀表的12.3英寸屏,中控大屏17.7英寸,副駕大屏也是12.3英寸。三塊都是OLED屏,由LG顯示提供。
榮威RX5系列首搭的這塊27英寸全景無界滑移屏,應用了Mini LED技術,帶來精致清晰的顯示效果。
近年來國內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加快對汽車智能化的配置,特別是造車新勢力為打造差異化競爭搶奪市場份額,進一步豐富智能座艙的硬軟件配置。
目前在液晶儀表、HUD、中控顯示、座艙應用軟件領域上國內供應商已較為成熟,具備較強競爭力,而在座艙芯片、操作系統等方面外資廠商仍為主導地位,相關廠商有待加強。
在目前電動車滲透率逐漸提升過程中,智能汽車是發展趨勢,智能座艙已經成為其較大的競爭優勢,現階段,國內廠商和新勢力有望通過該領域的配置升級和功能進化,實現自主品牌向上發展,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車載顯示帶動智能座艙升級,國產供應鏈正不斷崛起
發布時間:2022-07-18